主要行业
-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
-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
-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
-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
-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
-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
-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
-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
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行业名称: 石油石化行业 | 股票代码: | 分享时间:2018-10-17 16:58:50 |
研报栏目: 行业分析 | 研报类型: ![]() | 研报作者: 徐留明 |
研报出处: 兴业证券 | 研报页数: 14 页 | 推荐评级: 推荐 |
研报大小: 1,925 KB | 分享者: tcl****16 | 我要报错 |
投资要点
本周涨幅前五的石化产品:苯酚(华东),6.96%;LNG(华北易高),6.10%;甲醇(华东),5.97%;丙烯酸丁酯(华东),4.25%;丙烯酸(华东),3.78%。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本周跌幅前五的石化产品:丁二烯(华东),-11.29%;原油(Dubai现货),-4.58%;丙烷(冷冻货华东到岸),-4.49%;原油(Brent期货),-4.43%;石脑油(CFR日本),-4.22%。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本周价差涨幅前五的产品:PET切片(有光)-原材料,76.33%;PET切片(半光)-原材料,67.10%;PET切片(瓶级)-原材料,30.15%;涤纶长丝POY-原材料,26.07%;涤纶长丝FDY-原材料,16.23%。
本周价差跌幅前五的产品:PTA-PX:-18.17%;乙二醇-乙烯:-13.65%;丙烯酸甲酯-丙烯,-9.08%;环氧丙烷-丙烯:-7.30%;顺酐-碳四:-1.47%。
三大机构发布原油市场月报,OECD国家商业库存继续上升,下调2018、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量。
IEA发布10月OMR报告,需求方面,预计2018和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量分别为130万桶/日和140万桶/日,均较上月预测值下调11万桶/日,主因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贸易战预期以及油价升高影响。供给方面,9月全球原油供应量为1亿桶/天,较去年同期增长260万桶/日,预计非OPEC国家2018和2019年产量分别增长220和180万桶/日;OPEC国家9月产量提升10万桶/日至3278万桶/日。8月,OECD国家商业库存上涨1570万桶至28.54亿桶,为2月以来的最高值。IEA预计2018年3季度OECD国家商业库存上涨4300万桶,为2016Q1以来单季度最大增量。
EIA发布10月STEO报告,预计美国9月原油产量1110万桶/日,预计美国2018、2019年原油产量分别为1070和1180万桶/日;预计美国原油和石化产品净进口量由2017年的370万桶/日降至2018年的250万桶/日,2019年继续降至159万桶/日;预计2018年全球液体燃料库存相较2017年下降2600万桶,预计2019年增加9900万桶。
OPEC发布10月MOMR报告,需求方面,预计2018全年原油需求9879万桶/日,需求增量为154万桶/日,较上月预测值下调8万桶/日,这主要是受到下调OECD欧洲、拉美和中东经济增速的影响;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加136万桶/日,较上月预测值下调5万桶/日,主要受到下调土耳其、巴西和阿根廷2019年经济增速的影响。供给方面,上调2018年非OPEC国家原油供应增量20万桶/日至222万桶/日,预计2018年非OPEC国家原油供应量为5977万桶/日,预计2019年非OPEC供应增量为212万桶/日至6189万桶/日,较上月预测值下调3万桶/日;预计2018和2019年OPEC国家NGLs产量分别增加12和11万桶/日至636和647万桶/日。根据第三方数据,OPEC9月原油产量增长13.2万桶/日至3276万桶/日。
消息面利空油市,美油、布油短线下挫。伊朗原油出口持续下滑,截至9月,据彭博数据伊朗原油出口跌至159万桶/日,较4月的249万桶/日下滑90万桶/日,同时路透报导称10月初伊朗原油出口继续下滑至110万桶/日,原油供应收缩预期下,10月初的三天内油价大幅攀升。此后,沙特、俄罗斯私下达成增产协议,美国或对部分进口伊朗原油的国家进行豁免,尤其本周受美国炼厂开工率下降影响,EIA原油库存数据大幅增加598.7万桶,导致本周油价下挫。截至10月12日,Brent原油期货较上周下跌4.4%至80.43美元/桶,WTI原油期货较上周下跌4.0%至71.34美元/桶。
截至10月5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环比提高598.7万桶至4.10亿桶,美国战略库存环比下降130.6万桶,汽油库存上升95.1万桶,馏分油库存下降266.6万桶;10月5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为1120万桶/日,环比提高10万桶/日;美国炼厂当周平均日净加工量为1623.9万桶,环比下降35.2万桶/日,炼厂开工率为88.8%,环比下降1.6个百分点。贝克休斯油服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当周,美国活跃石油钻井数为869台,环比增加8台。
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冬季供气紧张情况或再现。2017年以来,环保政策影响下,国内煤改气进程大力推进,天然气消费需求恢复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底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239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71%,截至2018年8月,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81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15%。通常情况下,11月至次年2月为采暖需求旺季,每月天然气消费量较淡季平均消费量增长20~40亿立方米不等,生态环境部"十一"前夕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严禁‘一刀切’方式,对行业污染排放绩效水平明显好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环保标杆企业,可不予限产",相较于去年同期的严格限产,限产措施的松动或将提高天然气消费需求,同时《方案》提出,仍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有效推进清洁取暖,2018年10月底前"2+26"城市需完成散煤替代362万户,亦将增加天然气消费需求。由此可见,除冬季天然气需求本身增量较大外,环保限产放松以及清洁取暖政策的推进亦将加大冬季对天然气的需求增量。
而供给方面,国产气资源禀赋有限,增量不足,进口管道气受管输瓶颈限制,年内虽有新增1000万吨LNG接收站投产,但月供应增量仅为11.6亿立方米(1000万吨LNG接收能力1400/12/10000,气化率取1400立方米/吨)左右,增量有限。假设存量天然气用户需求增量为17%,考虑到新增煤改气用户采暖季用气增量,2018年采暖季(2018.11~2019.2)实际需求量或超过1126亿立方米;假设国内天然气产量、管道气进口量增速分别为6%和20%(截至2018年8月,国内天然气产量和管道气进口量的增速),国内LNG接收站采暖季满负荷运行,采暖季供应量或为1080亿立方米(525亿立方米取暖季国内产量1.06+153亿立方米取暖季进口管道气1.2+7290万吨LNG接收能力1400/12/10000*4),预计采暖季天然气整体仍将供不应求,LNG价格上行概率较大。截至10月12日,我们监测的天然气价格(华北易高)出厂价格为4350元/吨,较国庆节前上涨250元/吨。
PTA价格继续下滑,PTA-PX价差收窄。本周PTA价格仍呈下跌态势,截至10月12日,我们监测的PTA(华东)价格为7780元/吨,较上周五下跌110元/吨。需求方面,聚酯聚合装置开工负荷为81.1%,较上周提高0.9个百分点。供应方面,蓬威石化90万吨装置于10月8日起检修,预计维持一周左右,江阴汉邦220万吨装置于10月8日意外停车,预计检修10天左右,华东一厂220万吨装置中的110万吨生产线临停检修,预计检修2两周左右,其140万吨装置已于9月23日停车检修,计划维持一个月,海伦石化120万吨装置于10月3日起检修3周,翔鹭石化150万吨装置或于18年底重启,截至目前检修产能合计830万吨,长期停车产能625万吨,实际在产产能3808.5万吨,在产产能开工率约为107.94%。本周PTA流通环节库存回落,截至10月12日中纤网数据显示PTA流通环节库存为81.2万吨,环比下降5万吨,为一个月以来首次下降。受到PTA下跌110元/吨,PX价格环比提高4美元/吨以及人民币汇率贬328个基点的影响,PTA-PX价差为750元/吨,环比下滑167元/吨。
需求好转助力长丝价格提升,长丝-原料价差扩大。节后部分低库存纺织企业刚需采购,本周长丝市场成交氛围有所好转,江浙地区主流大厂平均产销在80~100%之间,长丝库存明显减少。中纤网数据显示涤丝工厂DTY、POY和FDY库存分别为20.5、10.5和13天,分别较节前下降3、5和5天。需求的好转支撑涤丝价格上行,截至10月12日,我们监测的DTY、POY和FDY价格分别为12750、11250和11325元/吨,价格分别较上周上涨250、280和150元/吨。同时PTA价格下跌110元/吨,MEG价格下跌170元/吨,DTY、POY和FDY-原料价差分别为3591、2091和2166元/吨,分别较上周上涨402、432和302元/吨。
重点关注公司:油气改革大背景下,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权限逐步放开,民营企业布局上游大炼化,新建项目兼具规模、工艺、配套、效率等优势,整体而言竞争力较强;部分龙头企业产业链一体化程度较高,规模、成本优势明显,伴随新产能、新品种的释放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未来有望持续成长。
中国石化,美国、OECD国家商业原油库存下滑,全球原油需求增长较为强劲,2018年内国际原油价格有望超2017年,带动公司上游板块减亏,国内炼油格局良好,油价80美元/桶以下时发改委成品油定价不减扣加工利润,炼油景气有望延续,销售公司拥有加油站3万余座,具有区域位置优势,竞争力较强,未来境外拆分上市,有望带来价值重估。
桐昆股份,作为涤纶长丝龙头企业,长丝产能持续扩张,未来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积极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嘉兴石化二期PTA现已投产,参股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将完成炼油-PX-PTA-聚酯涤纶全产业链布局。
荣盛石化,公司为PTA、PX龙头企业,PTA权益产能约600万吨、PX产能160万吨,现阶段公司积极推进浙江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期项目,该项目规模、成本、配套优势明显,竞争力较强。
恒力股份,公司历经重大资产重组,收购控股股东旗下恒力投资和恒力炼化100%股权,恒力投资旗下恒力石化拥有660万吨PTA装置,其为全球最大PTA单体工厂,PTA历经5年低迷,伴随需求的增长、产能增速的放缓,未来盈利有望持续改善,此外公司在建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预计将于2018年10月建成投产,炼化项目具规模、配套等优势,竞争力较强,预计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公司主要盈利来源。
恒逸石化,作为PTA龙头企业,参控股产能1350万吨,权益产能612万吨,将充分受益于PTA行业复苏,公司上下游产业链同时扩张,上游推进文莱PMB800万吨/年炼化项目,下游拟通过收购扩张涤纶长丝产能,未来将打通炼油-聚酯涤纶、炼油-锦纶双产业链。
卫星石化,公司为丙烯酸及酯龙头企业,现拥有丙烯酸产能48万吨、丙烯酸酯产能45万吨,分别占国内总产能17%和15%,公司子公司平湖石化另规划丙烯酸、丙烯酸酯产能36万吨,未来产能有望进一步扩张,龙头地位稳固,此外公司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上游拥有45万吨PDH装置,配套30万吨聚丙烯装置,下游配套SAP、高分子乳液装置,产业链完善,目前公司在建45万吨PDH二期项目,规划连云港石化250万吨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PDH及乙烯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齐翔腾达,公司深耕碳四产业链多年,致力于将碳四原料各组分"吃干榨尽",目前拥有丁酮产能20万吨、顺酐产能20万吨,二者规模均位居全球首位。相较2017年,公司2018年因检修造成的产能损失或减少,盈利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年报称拟用六年时间再造一个"齐翔梦",其延伸扩张产业链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化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风险。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